登录  
 加关注
查看详情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在 路 上

请接受我,蹉跎中的年华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今又元夕  

2011-02-17 16:04:36|  分类: 生活日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今天天气晴好,如无不测风云的话,到了晚上,会有一轮皓皓明月于夜空高悬。今天是元宵节。

所谓“元”者,一年之始也;所谓“宵”者,夜之谓也;而“元霄”者,一年之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。所以元宵节的一切文章,都是围绕一个“月”字来做。月是阴性,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晦明变化者,都是在夜间上演;国人的性情也比较阴柔,所有的丰功伟业都喜欢在背地里弄,大家把这个叫作智慧或者韬略;我们不崇拜太阳,我们在骨子里是一个以月为图腾的民族。

中国人喜欢月,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定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定为下元节。而其中,唯有上元节最为热闹喜庆。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由来已久,源于汉代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吧。据说隋炀帝时,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,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。处处张灯结彩,日夜歌舞奏乐,表演者达三万余众,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,戏台有八里之长,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,通宵达旦,尽情欢乐,热闹非常。与之相比,我们中央台搞的元宵节焰火晚会之类只不过是耳勺炒芝麻--小打小闹了。

到了唐代,庆祝活动演变成了盛况空前的灯市,中唐以后,元宵节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。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,燃灯数万盏,花灯花样无穷,甚至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,有文献载曰高达150尺,金光璀璨,蔚为大观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,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;唯独在上元节,皇帝特许开禁三天,称为"放夜"。这在唐代诗人苏道味的诗中留下记载: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,灯树千光照,明月逐人来。游妓皆穠李,行歌尽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且不说那一句“灯树千光照,明月逐人来”的意境足以醉人,单就一个“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”已可见人们的快意忘形了。今日想来,也可羡煞!

沿至宋朝,灯会由三夜延长至五夜,开封御街上,万盏彩灯垒成灯山,花灯焰火,金碧相射,锦绣交辉。京都少女载歌载舞,万众围观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,奇术异能,歌舞百戏,鳞鳞相切,绵延数十里……前不久去开封,经过御街,是正对着龙亭的,虽是古色古香,依稀旧时风貌,但长不过二里,与昔时盛况而言,相差实在太远!而那时的景象,是空前而且绝后的美好了,今日想来,容易令人感伤,恰如欧阳修的那首《生查子》: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月如旧,灯如旧,元夜如旧,而人却不见了,留和此情何以堪!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能长久,只会徒增遗憾伤感,以致于我们只能在美景良辰之中默默走开?不禁又想起辛弃疾,那首《青玉案元夕》,是动人心魂的句子: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萧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元宵节是集大俗与大雅于一身的日子,无论是普天下的喜庆,还是一个人的落寞,它都辉映着一个时代的风流。

而今,灯会改成了放烟火,游园改成了看电视,那唐宋的歌吟早已成了绝响,只有叫卖汤元的声音仍旧响亮,元宵节的意义,就只剩下吃和玩而已。虽然今日不再有唐宋时的宵禁,任你去玩去乐,却也没什么可玩可乐,看完几筒烟火,还是乖乖把自己交回给电视去。至于此外更多的意义,实在了了。中午带儿子出门去,花花绿绿满大街都是卖焰火的,一问价,死贵。儿子挑了一小堆气花小炮之类,花了十五块钱。我嫌少,觉得对不住他,让他再挑,他很懂事地说够了,省点钱吧。我微笑,牵了他的手回家,等着月亮出来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80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